手 機:13983688142吳師傅
Q Q:1015646647
地址:重慶市九龍坡區石橋鋪華宇名都商務樓19-1。
老燒們都知道,做臺功放出好聲不難,就是DIY的機箱讓人頭疼。我玩音響也快20年了,因為以前條件有限,木頭機箱都做過好幾臺。
雖然實木箱體便于加工打孔,外觀看著也古典,但木質機箱在電磁兼容、熱傳導、整機強度方面有非常多的弊端(玩甲類還得防止自燃)。而鈑金機箱卻也存在制作精度差,容易銹蝕的問題,所以本次決定下血本,造臺鋁制機箱!重點是散熱和外觀。
主要配置:
板子是買的(丁俊第三版),大管是配對的MJL4281A/ MJL4302A,水塘是思碧化工47000UF ,環牛是軍工廠朋友給的雙36V10A環牛(確實相當牛,重6Kg),散熱器用的是11Kg的鋁型材,力保靜流上到600MA。
制作過程太漫長,到現在手上老繭還沒退,大家看圖說話,看看烏鴉是咋個變鳳凰的。
一、構思試做
手工打磨散熱片,倒角大約R5的樣子,同時去毛刺,然后用細砂紙拋光,提高手感。
大概的框架結構就是這樣:
散熱器420、210、70,基板厚度14毫米,導熱效果很好。前后面板分別用14毫米2A12-T4硬鋁合金銑削制成。僅僅機箱就重27.6KG。
裝好底盤:
裝好底盤后,再來裝發動機:
2.5mm的冷軋鋼板。因為我設計的是散熱器直接外露,做機箱側板,螺釘是上在底板上的,所以底板的強度必須保證。另外,這種鋼板必須做鍍鋅處理,不然很快就生銹了。
這里要跟大家說明一下,我用啤酒瓶上折電容卡子的辦法:(捏一把汗啊,這也太危險了,萬一瓶子質量不過關......還是另想他法吧)
先簡單拼湊起來:弄響了再說。
自己腐刻的保護板(我知道保護板做得很丑陋)
機器的靜態電流最高用到800毫安,連續聽了3張CD,發覺溫度很高(但是手掌按在散熱器上面堅持一兩分鐘沒問題),但應該是到達熱穩定了,機器溫度沒有繼續升高,我也不敢繼續調高了。
我用的變壓器是雙36V、10A。這里也要說個題外話:就是變壓器的選擇。現在市面上變壓器所用的漆包線很多都是“銅包鋁”,主要是為了降低成本,但是內阻大,發熱嚴重。這個我有體會,變壓器線圈如果沒繞緊或者是浸漆時間不夠,就容易出現這種狀況。甲類功放很吃功率,一開機就處于滿負荷狀態,它的變壓器選擇更要慎重!
二、通電試聽
首次通電的那一刻,除了激動就是緊張了,還好一切正常。
接線和調試平淡無奇,說說我的感受吧:
1、VR2靜態電流調節電位器要多轉幾圈,剛開始我轉了幾圈沒反應,還以為是溫補出了問題,白白驚出一身冷汗;
2、中點非常穩,看得出PCB設計是下了功夫的。另外,裝配前我把每一個電阻三極管都仔細測量過,誤差大的棄用(這個應該也有幫助);
3、聽感:我的音源是“天龍F10”CD機和自制的DAC,音箱更弱了,自制的惠威2分頻小箱(5寸低音S5N、SS1高音)。聲音的第一感覺是干凈、透,不像做過的前輩描述的低音那么強勁,反倒覺得中高頻很柔順絲滑,這可能跟喇叭單元有關系。等總裝完成老化一段時間,音質應該還會提高,接下來就是拆掉所有板子和連線,開始機箱的加工。
板子調好拆下來后,就是加工散熱器、前后面板、蓋板、音量旋鈕等了,下圖是機加和表處完成后的全家福,大家注意散熱器和前后面板的顏色已經變化了哦,是不是精致了很多!
機箱是請熟人做的。這里提醒各位注意,不要太依賴加工機械,我的前后面板以及散熱器上的蓋板槽都是加工中心銑出來的,精度自然是沒問題,但是打孔、攻絲、去毛刺、修磨這些活都是我自己親手實施的——機械加工出來的東西太過生硬,在裝配時螺釘孔不容易配合的很好。
再者,自己參與其中不也能充分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嗎?雖然手劃破了、老繭厚了,但看著嚴絲合縫的機箱展現在面前,實在是一種享受。
散熱器、上蓋板的表面處理是先噴砂、再做黑化。前后面板是先噴砂(跟散熱器選擇同標號的細砂),然后做本色導電氧化。黑化是為了提高散熱效率,噴砂是為了提高零件的表面硬度,也為了美觀,使摸上去的手感一流。同時,黑白搭配是我最喜歡的色調。
未裝前面板的正視圖:這個角度看起來有點亂,電位器和電源開關固定后就整潔了。
不建議燒友采用噴漆、噴塑的方法,聽工廠老師傅介紹,噴漆噴塑大約有80絲的厚度,這樣會影響散熱,再一個就是磕碰會導致掉漆,到時候就很難看了。
這是后視圖,機箱太重了,設計了個提手:(為了保持美觀,前面板沒裝提手,搬運起來很吃力)
1、前面板黑白搭配確實比較漂亮,但顯得太雅氣,所以將前面板的緊固設計成了對裝的8顆M6內六角螺釘。靈感來自“吉普牧馬人”和“悍馬”,這樣機器有了點剛毅強悍的感覺,不至于太過柔性,畢竟50W的甲類功放,不能太娘了。
2、功放指示燈設計在音量旋鈕底部,這樣開機的時候旋鈕像是浮在光芒上。(其實實物比照片還漂亮)
至于這臺機器的名稱,在下姓“唐”,所以給功放取名為“MR.T”!
四、調節音色
根據以往經驗,反饋電容對音色的影響相對大,本機此處的C8\C11為尼茨康1000U。同學送的幾只軍品上用的470U電容(圖一、圖二上),日本產的,沒認出牌子來,但溫度系數比尼茨康高,達到105度,重量幾乎有3個尼茨康重。
裝機前,我抱著試試的想法一邊裝了一個,以便比較音色。試聽結果是電容聽弦樂人聲更加通透,細節豐富。同學還送了幾只天價的電容(見圖三)470U的軍級膽電容(采購價300多一只),也裝上試聽過,沒聽出啥明顯結果,加之太貴,這回沒舍得用。
順便秀下我的實木音箱。亮點在哪里?告訴大家哈,面板那塊板料用的是越南草花梨,嘎嘎~
五、總結
先說說大家關心的成本問題:
整個機器也就3K多,但有好些成本我都沒有列進去,比如面板那8顆內六角不銹鋼螺釘,我為了長用長新,去找廠家手工拋光,就花了100元。(螺釘表面本來是鍍鎳的,時間一長會剝落,而手工拋出來后用上10年都光彩熠熠,這8顆螺釘應該是整機的點睛之筆,省不得)
之所以說這些,是給朋友們一個提醒,要做好一臺機器,有時候真是花錢如流水。有些錢看起來花的冤枉,但整機的品位不就是由每個細節堆砌而成的嗎?
雖然買成品機箱是最經濟、最簡化的辦法。但發燒的樂趣就在于出奇出新,將自己的思路付諸實踐,并且享受整個制作過程。我見過燒友做LM1875就不下4個回合,純直流方案做完沒幾天,又全部拆掉做成負反饋,隨后又弄BTL。
發燒就是折騰,而經驗也就在這一次次折騰中得到了豐富。我這次做這臺機器,就是想在機箱的造型、散熱、結構方面做些嘗試,至于成本盡量不考慮。我也提醒大家注意投入產出比。做任何機器,要先搞明白你究竟想要得到什么才能下手,是為了學習音響技術,還是聆聽美妙音樂,是技癢難耐,還是打發無聊時光。
我堅定的認為買音響聽的,是熱愛音樂的人;自己動手做音響的,是熱愛生活的人!
(責任編輯:ycwx023.com)地址:重慶市九龍坡區石橋鋪華宇名都商務樓19-1。